- 运行环境:Win9X/2000/XP/2003/win7/vista|ME/|NT
- 软件语言:简体中文|授权方式:免费绿色版
- 软件类型:国产软件 - 教育行业 - 教育学习
- 软件大小:7.00 KB
- 下载星级:
- 软件官网:暂无
- 更新时间:2012/9/1 10:22:03
【软件截图】
【基本介绍】
今年暑假, 我参加了四川省高中新课改培训。 培训结束了, 颇有了一些收益和感受, 现做一如下小结。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就在教育部的统一组织和领导下来进行的, 是我国基础教育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改革的严重举措。 课程核心理念:凸现了“以人为本”的价值观。
新课程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生是课程的主体。 学生是课程的主体, 一方面是指学生的现实生活和有可能生活是课程的依据, 另一方面是指发挥学生在课程实施中的主体性。 第二、课程实施是学生主动建构人生意义的活动系列。 学生是在动态的反思和创造的过程中成长和发展的, 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反思和创造的对象。 第三、课程的学习活动方式以探究和创造为根本。 传统课程观的弊端之一, 就在于把学生视为书本知识的接收者, 接受学习是其课程规定的可以说是存在方式。 新课程关注学生与课程之间的关系, 从实施角度讲, 要提醒一定要注意理解、体验、反思、探究和创造等基本的学习活动方式。 致力于“打好基础, 促进发展”。 新课改无论是“总目标”, 还是“具体目标”, 均体现了新课程在目标设计design上, 是致力于“打好基础、促进发展”这一特点的。 第一, 新课程重新定位知识技能的作用, 不会再把知识定性, 即知识技能的本质在于人们可以通过它而进行批判性、创造性思维, 并由此建构出新的意义。 第二, 新课程重新定位学生在学习中的地位。 第三, 新课程重新定位了课程与生活的关系。 新课程认为, 课程是生活世界的有机构成;课程不是把学生与其生活割裂开来的屏障, 而是使学生与其生活有机融合起来的基本途径。 课程体系:着眼于“开放”、“创新”。 新课程的“开放性”主要体现在: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综合化。 第一, 各学科同学生的生活实际综合, 课程向儿童经验与生活回归。 第二, 不同学科之间的综合, 尽可能地反映社会生活实际本质, 如新设“综合”学科:思品与生活、思品与社会、历史与社会、艺术。 第三, 新课程设立特意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作为必修课。 课程内容:倡导“新、活、宽”。 课程学习方式:由接受式学习向探究式学习或发现式学习方式转变。 在接受学习中, 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 学生进行学习的心理机制或途径是同化, 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 在发现学习中, 学习的内容是以问题形式间接呈现出来的, 学生进行学习的心理机制或途径是顺应, 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 两种学习方式都有其存在的价值, 彼此也是相辅相成的关系。